
2017行情重演?香港內房股回購潮持續,恒大、碧桂園再度出手
繼6月底數次回購之后,碧桂園周五盤前公告稱,本月初再次回購合計逾1.07億股。昨日恒大也宣布斥資8.35億港元回購4035.1萬股,為連續第三日回購,三日共計耗資逾15億港元。
港交所上市的內房股大舉回購自家 股票 的浪潮仍在持續。
周五 港股 開盤前,碧桂園公告稱,于6月27日、6月28日及6月29日共計回購5300萬股,將于其后注銷已回購的股份;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貴能于6月28日、6月29日、7月3日、7月4日及7月5日共計回購1.07億股,將用于雇員獎勵計劃。
華爾街見聞提及,連續5個月登上房企銷售額榜首的碧桂園于6月27和28日連續兩天發布回購公告,合計拿出近2億港元回購2300萬股。碧桂園今日還稱,公司及貴能是否進一步回購將視乎市況及董事會的考量。
此外,中國恒大昨日盤后發公告稱,于7月5日斥資8.35億港元回購4035.1萬股。這是恒大連續第三日回購股份,三天共計耗資逾15億港元。
除碧桂園、恒大之外,近期多家內房股都在股價重挫之際紛紛宣布重金回購于香港上市的自家股票,引發投資者高度關注。禹洲地產、龍光地產、龍湖地產等都發布了回購或股東增持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正值大陸開發商在融資環境收緊之時全力促進“銷售回款”、力保現金流。同時,房企上半年的銷售業績一路高歌猛進,日均銷售額首次突破100億大關。
然而,內房股頹靡不振, 板塊 估值下滑至三年最低,部分地產股估值更是處于歷史低位。
這不禁令人回憶起內房股去年波瀾壯闊的暴漲 行情 前夕的情景。受嚴格調控影響,內房股從2016年國慶節之后到去年年初一直表現低迷。去年3月之后,開發 商業 績出現高速增長,而股價估值卻跌至低位。此后內房股開始狂奔,板塊在當年足足翻了一倍,恒大、碧桂園和融創股價更是暴增三倍至五倍不等。
那么,內房股現在紛紛大舉回購或增持自家股票,究竟是暫時性的力挺股價之舉,還是覺得股價便宜了趁機抄底,亦或是其他目的?最關鍵的是,如今的局面是否預示著去年的飆漲行情將重演?
對此, 中信證券 分析師陳聰的理解是:
地產本質上是一個產業定價的行業。
2017年內房股的本質驅動在于產業資本不斷增持、 上市公司 不斷回購。2017年內地的市場是內房股的映射。
這是一個擔負了資產負債表 風險 的行業,換言之任何時間點這個行業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相比都很小。
地產行業的資本市場定價是比較粗暴的,就是回購、增持、產業并購定價。簡單說,企業閃電配售可能是股價貴了,企業大舉回購可能是股價便宜了。當然,企業也可能錯判,但如果在未來比較長一段時間預見銷售回款沒問題,那么過分悲觀可能是危險的。
未來如果內房股板塊能起來,最可能的催化劑也是有影響力的公司回購、大股東增持,或者出現產業背景的大并購。但未來如果板塊繼續走衰,最可能的風險說白了就是公司沒有錢繼續買買買,公司所掌握的資產無法兌現之前樂觀派鼓吹的NAV。
本網站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交流學習之目的,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凡出現在本網站的信息,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轉載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對本網站轉載文章有疑問,請及時聯系本網站,本網站將積極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