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康:一味打壓的房地產調控已經帶有荒唐意味
賈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發(fā)言
“顯然,做了這么多年的房地產調控,沿用一味打壓的限購限貸和限價,已經帶有荒唐的意味。”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23日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18屆年會” 上闡述了在當前經濟環(huán)境下中國房地產市場該如何發(fā)展的問題。
在賈康看來,一味限購限貸和限價的路子違背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規(guī)律,通過合理的增加供地和滿足社會成員需要的住房有效供給,促進供需的趨向平衡,才是促進社會和諧和化解矛盾,推進租售并舉,抑制炒作的有效路徑。
賈康認為,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并且在升級地發(fā)展。他提出,真實的城市鎮(zhèn)化率不是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而應該是戶籍人口的數(shù)量。接近三億人居住在城市,但是不在戶籍中,這些人是”城鎮(zhèn)化欠賬人群”。
”人是往高處走的,社會成員認為自己的發(fā)展機會、人生價值和美好需求,最容易在中心城市、一線所代表的中心區(qū)域實現(xiàn)。這個人性是不可能硬對著來的,這個需求得到的供給是什么?首先應當是住有所居,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賈康認為,因城施策的情況下,戶籍管理有巨大壓力,住房供給有巨大的壓力,但這也代表著發(fā)展方向,在調整需求的同時,必須把增加供給作為主要的手段。
伴隨經濟體制的變遷、改革開放的推進、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我國住房供應體系建設的思路,已從單一由政府承擔的“保障軌”,發(fā)展到依賴市場機制的“市場軌”,又進一步發(fā)展為“市場軌”與“保障軌”并存和統(tǒng)籌的“雙軌制”。
賈康表示,住房雙軌制在可以預見的很長時間內不可能改變,搞市場經濟必須健康地發(fā)展住房的市場軌。三類保障軌也應當健康運行,一是公租房,具體的供給首先要對應最低層的低保人群,另外各個城市也需要根據(jù)市場特點定制不同的解決方案,政府要進行細致特殊的匹配;二是共有產權房,共有產權房協(xié)議是靈活的,符合消費升級趨勢和社會和諧的需要;三是棚改房,棚改貨幣化安置不能夸張到解決一切問題,應當因城施策,盡可能地使人民群眾和社會成員得到實惠,化解社會矛盾。
賈康也提到,住有所居,必須要有供給覆蓋所有的需求,增加有效的投資就是其中應有之一。“投資要緊密配合住房改革,一定要強調雙軌制的思維,保障房托底,重慶的經驗是35%到40%是由保障房供給,我們可以學新加坡80%由政府供應房屋,不過沒那么夸張,各個城市保障房可以是30%、40%、50%,都可以自己考慮。“
“投融資需要機制的創(chuàng)新,一定要緊密地結合PPP,住房產業(yè)基金等等,有政策支持,有財政資金為后盾,但是要健康可持續(xù)地運行,防止涉及尋租,盡可能地科學決策,接受多層監(jiān)督。“賈康如是說。
另外,針對最近普遍關注的房地產稅立法問題,賈康認為,房地產稅勢在必行,一旦要啟動的話,“中國不能按照美國采取普遍征收模式,必須扣除一個免征額,不做這個中國的房地產稅不可能被社會接受的。如何從技術形式上確定第一單位的扣除,還需要探索和討論”。
關于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賈康表示,“不同層次的需求,要匹配上必要的要素。優(yōu)質服務能力的需求,盡可能的得到相對充分的有效供給,而且這個有效供給是需要新的投融資盡快形成,緩解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不良局面,配合房地產市場由治標轉向標本兼治,深層次、基礎層面的改革,這才是健康發(fā)展的長效機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亞洲浪潮,博鰲視野
“立足亞洲,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tài),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亞洲共同發(fā)展的瞭望者。
本網(wǎng)站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交流學習之目的,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凡出現(xiàn)在本網(wǎng)站的信息,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轉載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對本網(wǎng)站轉載文章有疑問,請及時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將積極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