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麗賣身閱文 開心麻花欲赴港IPO 影視公司A股大撤退
“即便可以在A股上市,現在單一的CP方(內容制作公司)獨立上市,給的價格也不會太好,在當下的年景,能夠尋求并購是好的選擇。”
《財經》記者 高洪浩/文 宋瑋/編輯
8月13日晚間,閱讀集團(00772.HK)宣布,董事會宣布與賣方訂立購股協議,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收購總價不超過155億元人民幣。此前,騰訊為新麗傳媒的控股股東,持股52.66%。
作為國內頭部的影視制作公司之一,新麗傳媒曾擔任主要制片及聯合制片的作品包括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父母愛情》、《如懿傳》;電影《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妖貓傳》等。
早在2012年和2015年,新麗傳媒就曾兩次申請IPO,最終卻都未成功上市。2017年6月,新麗傳媒第三次向證監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不過在2018年1月,新麗傳媒IPO之路再次中止。
2018年3月,光線傳媒以33.17億元將其所持27.64%新麗傳媒股份轉讓給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彼時,新麗傳媒估值約120億元。
多位接近新麗傳媒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但新麗傳媒多次沖擊IPO失敗并非主要是業績原因,其背后還有更加復雜和無法調和的因素,因此最終選擇放棄。
根據新麗傳媒此前的招股說明書,新麗傳媒的營收情況相對穩定。2014年至2016年,新麗傳媒總營收分別為6.55億元、6.56億元、7.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1.16億元、1.56億元。
影視公司A股艱難IPO
,業內公司在A股IPO過會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
根據統計,2017年超過400家公司成功IPO,其中影視類公司僅有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兩家擁有影院資產的公司,以及國有控股的視頻內容制作公司中廣天擇。而2016年成功上市的影視類公司,包括中國電影、上海電影等則幾乎都是國有控股的影院公司。
進入2018年,華視娛樂在3月終止了IPO。4月,和力辰光與開心麻花也在同一天,分別以“調整上市計劃”與“進行股權結構調整”為由,宣布擬終止在創業板的IPO。截止至2018年8月,在IPO排隊的影視企業僅剩博納影業一家。
制作《中國好聲音》、《這!就是街舞》的燦星文化,于2月遞交了IPO輔導備案資料,計劃在創業板上市,原本5月應該能夠完成驗收,至今卻遲遲未有動靜。有分析認為燦星想在2018年上市基本沒有可能。
在新三板上,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的影視類公司共計25家,較2016年大幅減少將近60%。而截至2018年8月10日收盤,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成交金額才突破535億元,成交量過小。
轉戰港股或尋求并購
在A股上市幾無可能,當前的影視類公司只有向其他的資本市場轉戰,抑或像新麗傳媒一樣尋求并購而放棄獨立的資本運作的道路。
“獨立IPO是利益最大化,并購價格肯定不及IPO。”一位投資基金合伙人告訴《財經》記者,如果公司規模做大了,也只能頂著頭皮IPO。
“燦星現在估值超過了200億元人民幣只能獨立IPO,不上也不行了,不然沒人買得起。”上述投資基金合伙人告訴《財經》記者,好在其背靠華人文化,也能獲得優質資源。
一位接近開心麻花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開心麻花在終止A股IPO后,最新的計劃是赴港股上市。“開心麻花一直在和聯交所保持聯系,不過目前還沒有到交表的階段。”
港股對企業上市的盈利性要求并不高,采用備案制的聯交所審核條件也相對寬松,不太有國內長時間排隊的問題,因此比較容易通過IPO。
“不過如今行情已經開始回調,二級市場現在基本也就只能給到20-30的PE值。”上述文化產業投資人表示。
開心麻花目前估值為50億元人民幣,這是前幾年影視行業資本興旺時過分樂觀的估值。“2016年開心麻花凈利潤只有七千萬,當時一級市場給到超過50倍的PE還是太嚇人了。”一位文化產業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
開心麻花相比大多數喜劇公司的價值更高是因為它有劇場的場景,通過這個場景可以提升公司穩定輸出高質量內容的能力。
對于影視類公司而言,港股也只能算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港股歷來對CP(內容制作公司)不是很友好,機構投資者都已經很清楚影視公司業績波動性大的特質。”上述基金合伙人表示。
以開心麻花為例,2016年,其實現歸屬掛牌股東的凈利潤7187.5萬元,同比下滑45.08%,到了2017年,其實現凈利潤3.89億元,相比于2016年增長幅度高達441.81%。
即便如平臺型的公司,阿里影業(01060.HK)目前在港股股價不足0.9港元,總市值為224.29億港元。
“說實話即便可以在A股上市,現在單一的CP方(內容制作公司)獨立上市,給的價格也不會太好,所以在當下的年景,能夠尋求并購同時可以與并購方形成資源的協同也是好的選擇。”上述基金合伙人告訴《財經》記者。
- 熱門排行
- 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