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尼娜預期繼續升溫 全球大豆市場變數仍存 期貨要聞
中億財經網11月30日訊,11月21日,,意味著12月發生拉尼娜的概率從50%上升至了70%。無獨有偶,美國氣候預測中心在11月月報中也將冬季拉尼娜出現的概率上調至了65%―75%。拉尼娜往往為南美地區帶來干旱天氣,從而影響大豆的單產,進而推動大豆價格的上漲。
拉尼娜發生的歷史規律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是指在熱帶太平洋冷暖階段循環出現的一種氣候模式,整體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ENSO)。這兩種氣候模式是相互聯系的,受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通常需要結合起來看。
一般情況下,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水溫西高東低,西太平洋空氣溫暖潮濕,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豐富;東太平洋為冷水域,盛行下沉氣流,晴朗少云。太平洋大氣低層氣壓東高西低,空氣從東太平洋向西流動,而高空的情況與低層相反,氣流由西向東。這樣就在赤道地區形成了一個閉合的環流圈,即西太平洋為氣流上升區,到高空以后向東運行,行至東太平洋下沉到海面,然后向西太平洋流動,在太平洋上空形成東西向流動的大氣環流就是著名的“沃克環流”。
如果東太平洋的水面溫度升高,就會產生溫暖濕潤的上升氣流,削弱沃克環流,容易出現厄爾尼諾。當沃克環流異常強勁,導致東太平洋海水異常低溫,就會出現拉尼娜。因此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赤道太平洋水溫冷暖交替變化的異常表現,拉尼娜現象通常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后,對氣候的影響相較厄爾尼諾溫和。
用于監測、評估和預測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的指標主要有ONI指數和SOI指數。ONI指數由NOAA(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監測和發布,。
在拉尼娜期間,美國冬季氣溫在東南部會比正常情況更溫暖,而西北部會比正常情況低。無論是厄爾尼諾還是拉尼娜都對美國夏季的氣溫及降水有著很強的影響。然而,如果拉尼娜在夏末或是秋季形成,可能會抑制中東太平洋流域的颶風活動,而加強大西洋的颶風。
從全球角度來看,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在北半球的冬季與早春時期,對全球氣候有強烈的影響。然而,部分熱帶與南半球的亞熱帶地區受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的影響時期是在北半球的夏季期間(6月至8月)。
從1950年以來,全球一共經歷了11次嚴重的拉尼娜事件,每次幾乎都發生在下半年,拉尼娜的發生,讓東南亞地區降雨增多,而南美巴西和阿根廷地區降雨減少。
拉尼娜的發生與厄爾尼諾有著密切的聯系,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代表赤道太平洋海溫的兩種極端狀態,每隔幾年就交替出現。統計發現,厄爾尼諾之后往往會發生拉尼娜現象,從1980年以來一共發生了10次厄爾尼諾現象,其中有8次之后發生了拉尼娜,只有1991年和2002年之后未發生拉尼娜。此外,我們發現厄爾尼諾之后發生拉尼娜的時間間隔越短,拉尼娜的強度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在1998年5月結束的厄爾尼諾,間隔一個月之后發生的拉尼娜持續了32個月之久,其中有20個月的指數值處于-1之下;在2010年4月結束的厄爾尼諾,間隔一個月后發生的拉尼娜也持續了21個月(中間只有2011年的7月沒有發生)。
1980年以來,有3次在厄爾尼諾發生之后,連續產生兩次拉尼娜,不過每次拉尼娜持續的時間短、強度弱。若今年發生拉尼娜,將是繼2017年1月之后的第二次拉尼娜,距上次厄爾尼諾發生時間較長,據此推測,這次的拉尼娜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強度也不會太大。
拉尼娜對大豆的影響
我們知道目前大豆播種主要集中在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由于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美國每年5―6月播種,9―10月收獲;巴西和阿根廷,每年主要在10―12月播種,次年3―5月收獲。大豆生長時間大約4個月,生長周期包含4個階段:種植期、開花期、灌漿期和收獲期。
拉尼娜的發生往往引起南美干旱,降雨偏少。干旱也是大豆最常見的災害性天氣,對市場的影響也最大,干旱的持續時間和強度決定大豆的減產數量。大豆各個生長階段的耗水量差異很大。播種到出苗時期,耗水量大約占總耗水量的5%,如水分不足或中途落干,種子在土壤中很容易喪失生長能力,即使勉強發芽出苗也難以達到全苗壯。出苗到分枝時期,耗水量約占總耗水量的13%。分枝至開花,耗水量約占總耗水量的17%,由于花芽陸續分化,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這一時期大豆對水分的要求開始增長,及時灌水對大豆生長發育均有促進作用。開花至鼓粒階段,大豆需水最多,約占總耗水量的45%,是大豆需水的關鍵時期,蒸騰作用強度在這個時期達到高峰,干物質也直線上升。因此這個時期及時而充分地供給水分,是保證大豆高產的重要措施。大豆鼓粒至完熟,耗水量大約占總耗水量的20%,這一時期若干旱缺水,則癟粒、癟莢增多,而粒重下降。據統計,大豆生長過程中開花結莢到鼓粒期間需水最多,對應時間是7―8月,而南美主要集中在1―3月,在此期間若遇到拉尼娜引起干旱,對大豆的生長影響最大。
圖為美國大豆單產變化與厄爾尼諾指數
拉尼娜將導致美國西南部地區異常干燥,不利于美豆生長,影響大豆產量。但美豆主產區在中部地區,產量下降幅度還取決于拉尼娜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同時,拉尼娜將導致巴西中南部地區(大豆主產區)以及阿根廷干旱,不利于大豆生長。
從G3國家的單產統計來看,美豆和阿根廷大豆受拉尼娜影響明顯大于巴西大豆。從1980年以來的歷史統計發現,1983年發生的拉尼娜使得阿根廷大豆單產從2.41噸/公頃下降到2.06噸/公頃,美豆從2.12噸/公頃下降至1.76噸/公頃,降幅達到17%。1988年發生的拉尼娜使得阿根廷大豆單產從2.35噸/公頃下降到1.63噸/公頃,降幅達到30.6%,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1995年發生的拉尼娜使得阿根廷大豆單產從2.09噸/公頃下降到1.81噸/公頃,此后1998年、2007年和2010年發生的拉尼娜均使得阿根廷大豆和美國大豆單產同比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三個主產國中,阿根廷大豆單產受干旱影響程度最深。
1980年以來,在拉尼娜年份,美豆價格有漲有跌。拉尼娜持續的時間長,則美豆價格波動大,反之,則波動校此外,美豆價格漲跌幅度,還取決于此前是否有長期較強的厄爾尼諾。如果厄爾尼諾較強且持續時間長(一般會導致美豆價格上漲),此后出現的拉尼娜一般會導致美豆價格下跌,例如1983年、1988年和1998年,都是前期的厄爾尼諾導致美豆價格上漲,隨后的拉尼娜期間美豆價格下跌。1983年10月的兩次拉尼娜,美豆指數價格累計下跌60%;1988年6月拉尼娜,美豆指數價格最大跌幅達到45%;1998年7月拉尼娜,其間美豆指數價格下跌24%。如果拉尼娜之前的厄爾尼諾持續時間短(不足10個月),對美豆價格影響不大,此后若發生持續時間較長的拉尼娜,美豆價格就會大幅上漲,例如2007年8月發生的拉尼娜,持續了12個月,美豆價格上漲了58%,前期的厄爾尼諾只持續了5個月,時間較短。
當然,如果拉尼娜持續的時間短,加上之前的厄爾尼諾較弱,則此期間美豆指數價格波動不大,2005年12月、2008年12月、2011年8月發生的拉尼娜都僅僅維持了5個月,美豆指數價格的漲跌幅不足3%,所以拉尼娜持續時間的長短將影響美豆的漲跌幅度。之前厄爾尼諾的強弱又將影響拉尼娜期間美豆價格的方向,如果厄爾尼諾較強,且持續時間長,則拉尼娜期間美豆價格容易大跌;如果厄爾尼諾較弱或者持續時間短,則拉尼娜期間美豆價格有望大漲。
縱觀歷史,拉尼娜的發生往往會引起東南亞降雨偏多,南美地區降雨減少。拉尼娜不僅僅影響大豆的生長,還會影響巴西和印度甘蔗的產量,從而影響原糖價格;其次,拉尼娜發生會使美國和印度的棉花產量減少;最后,拉尼娜給東南亞帶來洪水災害,影響泰國橡膠和馬來、印尼棕櫚果的收割。
但值得注意的是,橡膠樹和棕櫚樹本身是喜雨作物,只要不是大型的拉尼娜氣候,一般的降雨對橡膠和棕櫚影響并不大。
本次拉尼娜預測
多家機構預測本年度將發生拉尼娜事件,受拉尼娜影響最大的阿根廷大豆,目前播種進度達到34%,播種進度正常。但是,如果今年發生拉尼娜,是2014年厄爾尼諾之后的第二次拉尼娜,距離上次厄爾尼諾發生時間較遠,根據歷史規律來看,本次拉尼娜即使發生,對大豆生長的影響也要大大弱于2012年。此外,從多家機構預估的厄爾尼諾指數來看,此次拉尼娜將在明年3月結束,維持時間只有5個月,持續時間短,我們大膽猜想,此次拉尼娜的發生對豆價影響甚微。
圖為多家機構對拉尼娜的預測
拉尼娜的影響要小于厄爾尼諾,如果發生拉尼娜,我們先要思考這次拉尼娜能持續多久,強度有多大,然后鑒別天氣對行情的影響。不要一聽到拉尼娜或者厄爾尼諾等天氣災害,就開始瘋狂投機炒作,因為不同時期發生的拉尼娜級別不同,對行情的影響大相徑庭。
- 關鍵字:
1.中億財經網(http://www.bjxghh.com/)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中億財經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中億財經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中億財經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