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足你的好奇心!一文揭秘銀元制造總流程
銀元,俗稱“大洋”,十五世紀末開鑄于歐洲。十六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鑄造,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開始流入中國。清末中國自鑄銀幣的通稱。清代,把外國流入的銀鑄幣稱為洋錢,把中國自鑄的銀幣稱為銀圓(元)。
那么銀元是如何制作出來的?你好奇過嗎?本文便滿足你,機制幣銀元制造總流程如下:
1、 配料:
銀幣生產的原料是貴金屬銀和普通金屬銅,稱量的精度要求比較高,原料、半成品、成品批量稱重都由天平來完成。見上海博物館中專用萬兩天平圖(每次可稱重300公斤,精度為0.01盎司)。早期熔爐的燃料主要是煤和焦碳,后改用柴油和煤氣。每爐一次最大熔銀量150公斤,廠家按照規定的配比將各種原料放入大型坩堝中融化充分準備澆鑄胚料。
2、 制造模具胚:
雕刻機是造幣廠制模的主要設備,利用幾何學中相似原理,將工藝美術師設計制作的浮雕作品縮刻成模具,被稱為原模或直雕模。
原始的雕刻機由人工操作,下圖為1936年法國TVR型原模自動雕刻機。造幣用模具制作,由設計圖稿、油土浮雕、石膏型、銅型再由雕刻機刻制原模。
工作時雕刻機的右側放置銅型,左側放置需加工的模具坯。縮刻的比例可以根據需要來調整。現在收藏市場上零星能看到的號稱模具的陽文模具實際上是銅制模具胚。
3、 制造銀幣模具工作模:
雕刻出的原模一般為陽文正字,不能直接用于生產,需翻制成工作模。生產流通幣的工作模需要量大,在實際工藝中,由直雕原模翻制陰文原模,陰文原模再依次翻制二元模、工作模,再由工作模上壓印機生產。展臺上的人力螺旋壓力機,是造幣廠早期的翻模設備,它以四個工人為動力,翻制造幣用模具。
4、 澆鑄:
是將配完料的金屬熔化后,注入澆鑄模,鑄成條片。澆鑄后的條片,經過碾片機軋制成鑄幣所需要的標準厚度。碾片機又稱軋片機或軋機,分粗軋和精軋。銀條經過8道軋制工序后,由原長560毫米被碾成長2500毫米的銀片。因軋制后的銀片過長,不便于再加工,需經剪刀機分段后通過精軋工序,軋制到硬幣所需的標準厚度。
5、 制作胚餅:
供印制銀幣用的坯餅由沖床(見下圖)完成。標準厚度的條片通過專用沖床上的自動進料軋輥進入沖模,沖下坯餅,展出的沖床每分鐘沖180枚。邊屑由自動裁切成短片,過秤后退回熔煉處。
6、 餅胚熱處理:
銀材經過冷軋加工后,變得脆而硬,不利于壓制花紋,需經烘餅爐退火后恢復原有軟度,烘餅的溫度達到700攝氏度。烘餅后坯餅的表面被氧化,去除氧化層需經酸溶液洗餅。
7、 滾光邊:
印花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坯餅光邊。光邊機,又稱軋邊機。坯餅通過光邊機的轉盤和月牙形邊板間的凹槽,使邊緣凸起,便于壓印時花紋成型,可降低流通時對花紋的磨損。示意圖見下:
8、 直齒銀幣沖壓:
壓印機是硬幣成形的專用設備,該機器將模具上的花紋印于坯餅上,同時將模圈上的絲齒印于硬幣邊緣。下圖中的銀圓壓印機由美國沃特伯里法雷爾鑄造及機器制造公司1921年制造,工作壓力160噸,每臺每分鐘可生產105枚。每臺機器由兩名員工操作,一人負責加裝坯餅,一人負責將坯餅整理成疊。
9、 早期花邊銀幣的齒邊制作:
花邊銀幣的沖壓是兩步驟完成,上邊步驟的內齒圈是平滑的,只負責餅胚的定位和限值大小,不負責印制花紋。然后再進行花邊滾制:
10、成品檢驗:
壓印后的硬幣必須經過檢驗剔除廢品,銀幣需要經過稱重、驗面、驗聲。使用木架驗餅機是人工檢驗硬幣表面質量的機器,兩人操作,硬幣自動翻面,檢驗員每人檢查一個面。使用的是銀幣自動校準機,這種機器每臺內有10座自動小天平,用于剔除重量不合格的產品,其檢驗精度為78毫克,每分鐘檢驗銀幣150枚。
最后。還有一種山寨手工打制幣的方法,軍閥大頭和紅軍大頭及藏友的老私大頭估計就是用這樣的工具制作出來的。
-
市場擔憂全球打響貿易戰 避險提振白銀TD持續走高
在周六,特朗普發推文威脅將向歐盟汽車征稅,美歐貿易戰一觸即發,白銀TD獲利持續上...
-
警報!原油市場最大的恐懼:戰爭、
美國是全球少數能源投資依然火熱的國家之一,...
-
特朗普推特大贊貿易戰 紙白銀日線下行趨勢不改
日內特朗普的言論又加劇了市場對貿易戰的擔憂。周五(3月2日)歐市盤中,美國總統特...
-
歐洲將迎兩枚“核彈” 滬銀主力日內反彈跌勢難改
,市場將迎來兩枚“核彈”:3月4日,意大利舉行大選;德國將...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