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富聯上半年營收1590億 “機器換人”降低人力成本
8月13日,近期股價持續低迷的工業富聯發布了一份平穩增長的半年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富聯營業收入約1590億元,同比增長16.29%;凈利潤54.44億元,同比增長2.24%;扣非后凈利潤55.33億元,同比增長4.11%。
工業富聯在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通訊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均保持快速增長;以機器人及精密工具為主的科技服務,持續投入研發和內部使用,并擴大產業研發,全面布局其他相關領域。其中,通訊網絡設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20.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云服務設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63.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
在研發方面,上半年研發支出共31.88億元,同比增長17.04%。公司表示,上半年工業富聯持續深耕高端精密制造領域的自主研究開發,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技術﹐改造升級精密工具智能制造工廠,自主研發了高端裝備、核心元器件智能控制軟件系統。
有券商TMT行業分析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富聯上半年受益智能手機以及互聯網公司的高支出,在通訊網絡設備和云服務設備兩塊業務增速表現略超預期。
在受市場關注的工業互聯網項目進展上,工業富聯財報顯示,公司自主研發及搭建的BEACON平臺,實現了數據采集和集成、邊緣計算和云計算,實現了通訊網絡設備機構件的營收與毛利的雙提升,根據BEACON平臺在公司內部的實踐效果測算,導入BEACON平臺的制造BU效率提升30%,良率提升15%,生產周期縮短18%,庫存周轉天數縮短26%,能耗降低20%。
工業富聯表示,公司在營收提升的情況下,人力成本同比下降11.91%。工業富聯表示,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數量不斷增加,一方面將員工從繁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了員工的勞動價值;另一方面,也大大減少了員工在作業過程中的危險系數。未來,公司將持續投入研發費用,并全面布局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日前,工業富聯總裁鄭弘孟演講時表示,目前工業富聯已經在深圳、成都、鄭州、太原等地運行了6座關燈智能工廠,包括了精密機構件加工工廠、精密刀具加工工廠,精密組裝、測試及包裝工廠等,無人工廠的推廣也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鄭弘孟以公司某項目為例,該關燈工廠導入108臺自動化設備后,實現人力節省88% ,提升年效益2.5倍。
財報顯示,因為主要結算貨幣為美元,受人民幣貶值影響,工業富聯在報告期內受益匯兌損失減少,財務費用減少約2億元。但是因為采取采取了外匯遠期合約等措施進行風險管理,受人民幣貶值影響合約產生約3億元損失。
近期工業富聯股價受到A股整體環境和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表現低迷。截至8月13日收盤,工業富聯市值較6月13日最高點已經縮水近2100億元。工業富聯6月8日登陸A股,至6月13日股價達到最高點26.36元/股,市值達到5192億元,此后股價連續下跌,8月9日股價最低14.8元/股,逼近13.77元每股發行價。
據媒體報道,6月22日,公司實際控制人郭臺銘在鴻海年度大會上提及,“現在,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中美貿易戰。對于如何管理和適應,這是公司所有高層管理者必須考慮的事情,需要制定各種計劃來應對”。但郭臺銘沒有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
上述券商分析師點評,如果拋開外圍影響,相比A股為數眾多的電子公司,工業富聯在上半年業績表現較穩定,或對其股價有提振作用。下半年主要手機品牌的產品規格升級,互聯網廠商對云計算的投入持續增長,以及5G建設逐漸進入備貨期預期對其業績有推動作用,工業互聯網科技服務在逐漸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預期業績表現會超過上半年的表現。
粵ICP備16012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