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起資產盤活案例 來看產權交易市場的魅力 證券
現在,不少企業都致力于通過盤活存量資產來激活企業運作的內在動力和發展潛力,以便轉換經營機制,主動順應環境變化。但是,在盤活資產的操作上,我們又面臨著效果截然不同的路徑選擇:是固守傳統思維,走政府主導下的"指定婚嫁"和內部交易模式?還是順應市場需求,利用公開市場機制,"廣征親家"來擇優而嫁,實現存量資產的價值最大化?這既是擺在政府部門面前的管理課題,也是不少企業面臨的經營選擇。本文從一起資產盤活案例中,透視產權交易市場的魅力所在,旨在告訴人們,通過產權交易市場來盤活國有存量資產,是目前條件下激活國有企業存量資產內含的潛在價值的最優選擇。
一、案例剖析
作為國有獨資企業,浙江省飼料公司因歷史原因和行業因素,導致其存量資產居高不下,企業經營逐步陷入低迷狀態,資產存量大,貸款負擔重,流動周轉慢,經濟效益低。為了盤活存量資產,緩解經營活動中流動資金需求的壓力,減輕銀行貸款的沉重負擔,該公司分類排隊,區別不同的債權和資產,有效利用產權交易市場,實現了存量資產的快速、高效盤活,贏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果。其中公司對其所屬的一處臨街店面的處置策略,值得關注與審視。
該臨街店面房產坐落于杭州市武林路上, 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土地占用面積87平方米。該項資產賬面原值17萬元,經過10年來的折舊,現有帳面結存凈值11萬元。隨著杭州市近年來臨街住宅房"破墻開店"的潮起潮落,這幾間住房也陸續改成簡易店鋪,分別租賃給不同的經營者,作經營服裝和開辦眼鏡店之用。與此同時,房產的權利證書統統用于銀行貸款的質押。
2002年初,杭州市政府統一規劃,將武林路打造成"中國女裝第一街",這一帶的店面房市價飛漲。經過深思熟慮,公司領導層決定將該房產推向市場變現。經過反復努力,該公司向杭州市國土資源局繳納土地出讓金497692元,申領了《土地使用權證》,使原來的劃撥土地變為可流通和轉讓的出讓土地。同時,為使該項資產的拍賣有多個標的、多家競爭的格局,實現成交價值最大化,對房產分割為七個店面,權屬證書也相應分割為七套,從而形成了七個標的同時競拍、獨立成交。2002年8月,公司委托浙江萬邦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根據國家規定,對該房產進行單項資產價值評估。經過評估,中介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表明該房產評估價值為689萬元,評估增值率高達10多倍。盡管當時有許多企業和個人千方百計想直接進行面對面地協商交易,甚至托人情、遞條子的情形也不少。但是,公司反復比較后,還是決定將房產推向產權交易市場。公司委托浙江天盛拍賣有限公司進行公開交易,通過在媒體刊登拍賣公告。杭州服裝經營老板以及溫州等外地的投資者,先后有20余家參與競拍。起拍價定為 638萬元,經過幾輪角逐,房產成交總價高達1326萬元,比賬面凈值和交易成本總額高出20多倍,比評估價值高出92.45%。
此次拍賣的一舉成功,不僅使企業償還了銀行貸款,緩解了企業經營活動中資金的匱乏,而且使公司上下深切感受到"交易市場"的魔力。公司領導深有感觸地說,規范的產權交易市場,才是有效激活國企存量資產的"陽光大道"。
二、幾點啟示
從此案例成功操作的前前后后,不難發現:市場機制下的產權交易市場,具有操作過程公開、成交機會公平、交易各方公正的特點,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生產要素在主體之間透明轉讓和規范交易的重要途徑,也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層變革融入市場的陽光大道,其效用至少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產權交易市場已經成為國有資產有效退出的最優通道。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經濟勢所必然。產權交易能夠提供一個資本進出的重要通道,起著傳統模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可以主動選擇一批國有企業或者企業的資產,將其推向產權交易市場,廣泛吸引社會其他投資者。產權交易市場具有買賣雙方信息量大、告知面廣、可選余地寬闊的特點,通過公開掛牌、公開招標或公開拍賣等方式來處置資產,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寬渠道,方便國有資本的退出,更加準確、客觀地衡量國有資產的市場潛力,實現其市場價值,提升國有企業活力和體現國有資產的真實價值。
(二)產權交易市場具備合理吸收社會資本的平臺功能。在發達、規范的產權交易市場下,產權交易不僅是賣方退出的需要,也是買方進入的渠道和紐帶。作為投資者,也期待著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尋找值得投資的項目和企業,尤其是具有久遠歷史積淀、資產盤子適度、資金流量不太大的國有企業,更是社會資本的首選。但是,這些投資者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進入渠道和投資對象。通過產權交易市場這種公開的平臺,買賣雙方都能各有所獲。
(三)產權交易市場具有發現企業資產價值的內在功能。進入產權交易市場的資產,由于其成交價格是在公開交易的前提下,由市場供求關系自主決定的,因此他們的價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正,絕大部分能實現資產的增值。同時,產權交易市場總是有多個買家競價進行,能夠選擇價值最高的買方成交,從而實現資產交易價值的最大化,確保國有資產的增值。同時,從許多交易實例看,產權交易市場具備發現企業價格的功能,從而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一些產權交易市場的從業人士深有體會:即使對于所謂的"爛蘋果"企業,通過分割切塊,也能做到"好貨好價錢、爛貨低價錢",從而避免統貨賣不出價錢的尷尬局面。
(四)產權交易市場具有抑制黑幕和防范腐敗的"屏障"作用。不少產權交易市場起步較早、發展較好地方的經驗證明,公開的交易機制是抑制反腐的一道防線,能夠有效遏制"指定交易"、"內部交易"等"內部人交易"所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這在當前國企產權轉讓過程中多少面臨"國有資產流失"這個雷區的環境下,走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化道路,既維護了國有資產的安全增值,又給國企負責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有效防止腐敗行為和不正之風的發生。
毫無疑問,在目前為數不少的國有企業存量資產需要盤活的背景下,通過產權交易市場來公平、公開、公正地盤活存量資產,激活資產魅力,無疑是一條國有資本經營的"陽光大道"。(文息來源:360個人圖書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億財經網(
www.bjxghh.com
)
- 關鍵字:
1.中億財經網(http://www.bjxghh.com/)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中億財經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中億財經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中億財經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