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只公募基金7月進入清算程序 清盤基金數量高于新發基金
2018-08-11 23:10 ? 編輯:鑫風口一站式高端投融資理財平臺及理財師平臺 ? 微信公眾號:鑫風口/xfkoucom
42只公募基金7月進入清算程序 清盤基金數量高于新發基金,公募清盤基金數量激增成為近期投資者談論的熱點話題。根據好買財富提供的數據,2018年前兩個季度,清盤基金數量增長明顯。一季度基金清盤數量為65只,而二季度卻上升至120只,接近翻倍。而2017年全年的清盤基金數量也不過只有129只。
清盤數已超過歷年總和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清盤數量激增,清盤數已超過歷年總和。進入7月后,公募基金清盤數量加快進程。據Wind數據顯示,7月份又有42只公募基金進入清算程序,其中表決清盤的基金有15只,直接清盤的基金有27只。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新成立基金僅有36只,不及清盤基金數量,這也是國內公募基金史上首次。
據了解,2014年9月,首只公募基金清盤以來,公募基金清盤數量累計達370只。但是在2014年,只有4只基金進入清算程序,2015年數量增至32只,2016年下降至18只,到了2017年迅速突破至103只,2018年前7個月,就已有213只基金進入清盤程序。
從基金類型來看,今年清盤的基金以混合型基金最多,達108只;債券型基金83只;股票型基金18只;貨幣型基金3只;QDII基金1只。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金數量明顯下滑,7月僅成立38只新基金,這個數字遠遠低于清盤的基金。財匯大數據的數據顯示,從近兩年來看,今年7月發行基金數量僅多于2017年10月發行的14只基金的數量,在近兩年基金月發行數量排行榜中排名倒數第二。而2016年、2017年的多個月份,基金發行數量都超過100只,其中,2016年12月,基金發行數量高達215只。
4因素導致基金清盤
目前,公募基金清盤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基金公司主動選擇清盤,通過召開份額持有人大會主動清盤基金,即所謂的持有人大會表決清盤;二是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存續期限到后清盤,即所謂的到期清盤;三是觸發“連續60個工作日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紅線,即觸發清盤條件而導致直接清盤。
對于公募基金清盤數量增加的情況,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受諸多方面因素影響出現的情況,首先A股表現不佳。股市的低迷,明顯不利于公募基金的投資。基金凈值表現差,投資者就會選擇贖回,進而對基金規模產生影響。其次,公募基金同質化非常嚴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已高達4974只。客觀上,公募基金出現的同質化,也遠遠超過了投資者的需求。第三,公募基金發行數量過多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新基金發行的數量分別為348只、865只、1202只和1014只。最后,“定制基金”成為基金清盤潮背后的重要推手。清盤基金中,接受委外資金、機構持有份額較大的“定制基金”占據較大比重。一旦機構投資者大規模贖回,“定制基金”也就只剩下清盤一條路可走。